策考网合作机构 > 学校机构 > 浙江应急管理局特种作业证考试培训中心欢迎您!
金华应急工作局长谈(七)——金华应急管理局的工作
发布时间:2024-12-30 16:24:54
金华应急工作局长谈(七)——金华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高质高效,圆满承办国家级演习。5月1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在金华举办“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统筹谋划,市演习领导小组坚决落实、攻坚克难,演习获得圆满成功,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专门发来感谢信,点名通报表扬市委、市政府及演习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
(二)聚焦基层基础,全面提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能力。强化站队建设。将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146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应急消防管理站,建有专职消防队85支,建成“135”应急救援圈。强化能力提升。全省率先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乡镇(街道)常务专题研讨班,全覆盖培训乡镇(街道)应消站长、专职消防队长及专职人员3027人次,应消站辅助人员持证率100%。强化融入嵌入。建设基层应急消防应用,融入“141”体系,乡镇(街道)5万元以下案件自行办理率全省第1。
(三)聚焦除险保安,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加强“统”的力度。统筹推进工矿、危化、消防、“九小场所”等13个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新增11755台电焊机“加芯赋码”,创建规范化园区200家,1650家重点企业重大隐患动态清零。5个化工园区风险等级在全省率先全部降为D级,淘汰和改造提升244台设备,全省第1。提升“督”的实效。组织督导检查14轮次,挂牌整治重大隐患、重点问题891个。用好“三单三报一谈一课”制度,下发督办单、警示单153份,约谈县(市、区)政府、乡镇(街道)20次,国有企业3次,“补课”乡镇(街道)18个,追责问责21人,精准执法2.98万件。营造“共”的氛围。将“自救互助”应知应会培训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培训人数185.8万人次,完成率185%;完成企业百万员工大培训16.3万人次,完成率157%。荣获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四)聚焦能力提升,扎实筑牢自然灾害防范屏障。实现防汛防台“一个目标”。贯通“1833”联合指挥体系,全省率先规范联合值班值守机制。统筹推进9部X-波段雷达全覆盖市域组网。全力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3+1”共富试点。高效应对梅雨强降雨、“康妮”等5个台风和55轮强对流天气,叫应叫醒责任人10.56万人次,转移人员2.4万人次,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部通报表扬。夯实森林防灭火基础。贯通“122”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开展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130个乡镇(街道)完成规范化建设,承办全省森林防扑火队伍业务技能竞赛。提升防减救能力。整合理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工作机制,出台《金华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完成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216个,超额44%。
(五)聚焦战勤保障,系统强化指挥救援保障体系。推进“114”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114”应急指挥部体系,即“1个口子统筹、1个中心指挥、4个层面全流程闭环”,建成市县标准化指挥场所和乡级标准化指挥中心,突出“三断”等极端情况下通信保障,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和综合保障全流程闭环。圆满完成部省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拉练,承办全国和全省各级应急指挥部建设现场会。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挂牌成立无人机救援大队,建立市级专业抢险队伍34支,县、乡两级实现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培育30支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15支地面航空救援队。依托国债项目提升装备配备水平。配备应急救援装备、无人机应急救援平台、通信基站、北斗融合终端设备等7059台套。
(六)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打造勤廉应急铁军。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领学宣讲、警示教育、“三会一课”等活动,打造“风雨守夜人”党建品牌,建设四星级品牌支部2个,我局被列入市直单位清廉机关重点培育单位,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意识全面提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成立应急管理领域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落实基层减负。统筹整合基层安全生产数字化应用,将基层检查所需应用统一整合到“141”应急消防应用平台。整合安全生产晾晒指标,从33项减少到17项。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顶真较真建强应急管理体系 实诚实干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为主题,紧扣一条主线,推进三大项目,建强五大体系,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先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工作目标是:确保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有效防控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自然灾害防御力争“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坚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
(一)紧扣一条主线,夯实应消治理基层基础。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和省实施意见精神,在全面建成应急消防管理站、专职消防队基础上,将推进提质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工作中心从“建”到“用”,从“建机制”到“强运行”的有效转段,持续完善责任机制,提升基层组织指挥、风险防范、应急队伍、应急处置、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发挥实战实效,努力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先行。
(二)推进三大项目,强化应急管理支撑保障。推进省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建设。围绕“两基地两场馆一示范”,建设集应急队伍驻扎、应急救援实战化演训、安全应急装备研发展示、应急物资动态化储备、航空应急救援、安全应急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六位一体的救援综合体。项目一期用地785亩,主要建设应急救援示范港、应急宣教培训场馆、应急救援装备展示场馆,计划2027年底前完成。积极谋划项目二期,下步争取列入应急部“重大项目库”。推进超长期国债项目建设。谋划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于提质升级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消防站、专职消防队等)涉及通讯类、救援类、检查执法类等7类基础设施。积极申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谋划“一东一西”两个基地,东基地是金华市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西基地是省应急救援基地。推进应急云仓储备试点项目建设。全面掌握现有储备底数,在婺城、金东、东阳、义乌和永康5个县(市、区)探索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试点,激励更多重点企业加入应急云仓储备试点,进一步拓展可用物资品种门类及规模,建强“应急物资云储备仓库”,促进我市应急物资储备水平全面提升。
(三)建强五大体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一是建强应急指挥体系,迭代“114”应急指挥部机制。优化应急指挥部与各专项指挥部协同机制。市县两级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安全生产类7个专业委员会和自然灾害类5个议事协调机构(安全生产实行“4353”范式,自然灾害实行“1833”机制),所有专项指挥部架构于应急指挥部运作。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后,应急指挥部融入“1833”联合指挥体系;危化品和工矿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森林火灾、地震灾害,专项指挥部与应急指挥部合并运行。其他类型的灾害事故,由应急指挥部支撑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或专项指挥机构运行。构建高效平战转换模式。迭代运行“1618”指挥救援协同机制,应急指挥部运行“1+6”指挥模式,现场指挥部运行“1+8”救援模式,进一步理顺不同等级灾害事故现场组织指挥关系。平时(常态)应急,6个功能模块(综合、信息、专业、行动、通信、控制)协同做好应对处置。战时(非常态)应急,各有关部门增加人员进入应急指挥部开展联合指挥,集中资源力量支撑保障党委政府处置决策指挥,形成“前方+后方”总体合力。
二是建强风险防控体系,探索“四色风险”管控模式。创新“四色风险”管控。强化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建立企业“四色风险”管控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对全市企业安全风险等级按照“红、橙、黄、蓝”进行四级划分,并实行动态调整,明确不同风险等级企业隐患自查和属地、行业部门检查频次,切实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常态化推进道路交通、消防、工矿、危化品、电动自行车、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按照“一县一专项”,指导各地根据辖区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风险特点、易发多发事故类别,明确1个重点整治方向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安全生产重点乡镇(街道)隐患治理,生产安全事故“一案三查”,安全生产“补课”情况开展“回头看”,提升督导实效。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县乡分级分类监管执法,提升执法质效。创新开展“三零五零”行政执法单元创建活动,开展应急管理部门“检察+”协同试点。深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强化X波段雷达组网监测数据应用,扎实推进7个县(市、区)基层防汛体系提能升级建设,重点加强乡级“3个统”、村级“246”等指挥机制贯通,简化乡村预案和响应流程,不断提升“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深化乡镇森林防灭火规范化建设,全面压实森林防灭火责任,加大火源管控力度,强化扑火救火、宣传教育、基础设施等工作,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
三是建强应急保障体系,打造“空天地融合”救援格局。探索“空中力量”模式。探究直升机、无人机、灭火弹等新质战斗力实战效能,挖掘灭火弹战法战术运用,采用定位技术,提升精准灭火实战能力。完善无人机救援大队人员编成,配备专职队员30名,在现有28架无人机的基础上,增配“大载重”无人机,优化大、中、小型无人机配比,满足侦察、通信、物资投送和引水灭火等需求。破解“三断”情况下通信保障难题。依托应急、消防、通信运营商等力量,综合运用无人机、370M、卫星组网、北斗融合终端、公网背包基站等装备,构建“公专融合、宽窄结合、空地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体系。完善装备和力量统筹调度管理机制,优化“三断”情况下空域快速审批。强化救援支撑。启动市级总体预案修编,出台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强化预案演练、评估。组织全市森林消防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开展比武竞赛,组织队伍随机点检拉练。建设浙中应急救援协作区,推进国债项目实战化转换,建设新质战斗力。
四是建强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夯实“最后一公里”基础。实施站队提质升级工程。指导推动开发区等功能区设立应消站。持续推进站队提质升级,新增创建54个标准化应消站,强化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和岗位锻炼,提升基层发现风险、迅速响应、前置处突能力。深化基层体系实战化运行。健全应消站统筹运行机制,清晰乡镇(街道)应消站统筹定位,理顺厘清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提升乡镇(街道)应消站统筹协调能力。增强应知应会宣传实效。常态化组织“自救互助应知应会”宣传教育,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三个来”火灾逃生演练(工作停下来、警铃响起来、人员逃出来)。加大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力度,切实起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提升一批”的效果。
五是建强党建引领体系,擦亮“金安有我”党建品牌。突出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实施“双建争先”工程,提升党支部“一支部一品牌”,打造“金安有我”党建品牌。坚持正风肃纪,加强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根基。强化专业支撑。加强专业培训,通过“周末学堂”等形式定期组织集中学习,鼓励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应急救援员等职业资格,参加紧急救援救护、应急医疗急救等专业技能培训。深化基层减负。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力戒形式主义中提高工作效能。严控文件数量,控制会议规模,加强督查检查考核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