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考网合作机构 > 学校机构 > 浙江应急管理局特种作业证考试培训中心欢迎您!
杭州应急工作局长谈(一)
发布时间:2024-12-30 16:21:56
应急工作局长谈(一)——杭州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紧抓基层基础、“三位一体”,跑出应消体系建设加速度。一是整合重塑,健全组织架构。以省民生实事为抓手,191个应消站、61支专职消防队全部通过市级验收,达标率100%。二是配强队伍,提优工作能力。推动应消站、专职队配备专职人员2633人。完成应消站长、专职队长两轮全覆盖培训,创新辅助人员工作证即考即领模式,实现应消站人员100%持证上岗。三是贯通应用,协同高效治理。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应用整体嵌入基层“141”体系,纳管115万家市场主体,实行分层分级分类巡查检查。推动上城区应急消防应用场景与消防九小场所系统应用融合全省试点。四是由建转用,增强实战实效。立足“小安委办”“小防减救灾办”职能,统筹开展安全生产、消防、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累计检查企业150.6万家次,处置险情193起。
(二)聚焦重点领域、治本攻坚,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安委会、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对13个部门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巡察画像”,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大督查内容。创新推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精准应对机制,针对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情况,启动黄、橙、红“三色”预警,采取针对性应对举措,有效落实基层减负要求。二是狠抓专项整治。完成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年度228项任务。高位部署开展多业态多产权老旧经营场所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完成整治3941处,打造示范“样板间”1007处。全力推进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城镇燃气老旧管网、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三是突出重点监管。完成2个化工园区低风险D级创建和1个尾矿库销号。以“两新”为契机,强制退出老旧化工装置1套、开工建设淘汰化工工艺1套,完成化工、矿用设备更新20台(辆)。开展工业企业使用危化品专项整治、工业企业违章搭建火灾隐患治理行动。10月印发加强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前部署落实烟花爆竹禁燃禁售管控工作。
(三)着眼克难攻坚、改革创新,激活安全发展新引擎。一是推进“一件事”改革,破解监管难题。出台提升使用危化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八项措施。推广“民匠有约”平台,实现流动电焊人、机、作业全流程纳管,累计注册用户4.2万人、企业5798家,发布作业任务4994次。二是推进涉企第三方治理,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月分析、季评级”信用化管控,全市A级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一。总结临平区第三方机构试点成果,配套制定6项工作举措。三是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提升处突保障。建立并运行市县两级城市安全值班值守机制,形成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合力。入选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建设标准化全国试点,成功申报社会力量应急救援水域训练基地建设与运行规范为市级地方标准。四是推进合规指引编制,助力法治惠企。配合起草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合规管理指引,出台研发检测类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合规指引,优化法治增值合规服务供给。
(四)坚持生命至上、守土尽责,打赢防汛防台攻坚战。一是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市领导“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和ABC岗轮流坐镇指挥调度机制,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能力提能升级试点。二是落细灾害防治举措。修订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围绕“八张风险清单”,排查管控隐患点位8300余处。启动全省“应急云仓”试点,规范化建设避灾安置场所290个。提前完成136个涉林镇街森防规范化建设任务。三是强化灾害防御应对。面对“暴力梅”、多轮局地强降雨及多个台风,高效运转“1833”联合指挥体系,邀请“首席顾问”进驻会商指导,启动和调整应急响应等级15次,发布“三单”183期;有效处置险情,转移人员27万人次;落实中央、省、市1.59亿元救灾资金推动灾后恢复,守住了“一个目标”“三条底线”。四是抓好复盘总结提升。固化工作机制28项,“快转、暖留、慢回”人员转移避险机制在全省推广;细化整改任务47项,完成整改44项,有序推进跨年度任务3项。启动杭州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工作(防汛防台)行政奖励,对汛期表现突出的50个集体和100个个人予以奖励。
(五)锚定提质增效、要素供给,构筑应急管理硬支撑。一是队伍提能。推进应急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培养,制度性跨区县交流2人。组织“三项岗位”人员考试3.5万人次,全国首创特种作业“AI+实操”考试模式,提升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能力。二是资源蓄能。推进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工程国债项目,推动1个应急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1个立项创建。承办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组联席会议。与浙大城院、省应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接安能集团,探索培育发展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三是数字赋能。完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框架搭建,入选应急部智慧应急“星火计划”试点和培育项目3项。选送1家企业获应急部“数据要素X”大赛全省一等奖并入围全国总决赛,22家在杭单位获中安协“安全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四是宣传增能。开展全民应急安全素养调查,打造“安全365”宣传品牌,创新“应急+”跨界融合场景,浓厚“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氛围。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杭州市应急管理工作将立足“一个体系、两个机制、两个力”,实施“六大提能工程”,为全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先行提供杭州范本。
(一)以基层应消体系建设为基座,实施基层应消治理提能工程。聚焦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落实中办、国办意见,深化基层应消体系建设,完成95个应消站、26支专职消防队提质升级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一是抓基层队伍建设。出台应消站人员管理办法,加强队伍正规化管理。编制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等“三张清单”,推动各项工作“一个口子进出”。二是抓基层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执法证和辅助人员工作证考试,确保应消站人员持证率100%。出台基层应急消防工作培训大纲,建立师资力量库。建立应消站集中轮训制度,分层分级开展培训。推动各区、县(市)至少确定“一个应急消防实战训练点”。三是抓基层实战实效。指导编制乡镇(街道)风险一张图。印发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隐患排查、执法办案、防汛防台、宣传教育、实战演练、应急救援等“六个工作手册”。发挥基层应急消防应用作用,做细分级分层分类检查,加大基层应急和消防赋权执法力度。
(二)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为关键,实施安全风险防控提能工程。聚焦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一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委会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落实“事故后追+隐患前追”全链条追责机制,强化属地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隐患增量,推动动态清零。二是创新安全风险防控举措。实行乡镇(街道)安全生产风险“三色”预警精准应对机制,避免事故发生后排查整治“一刀切”。推进电梯安全全链条“一件事”改革。迭代升级推广“民匠有约”平台。推进钱塘化工园区完成低风险D级创建。完成淳安尾矿库销号。落实工业企业领域涉企检查服务“减量提质”措施。争取应急部SCORE项目试点落地。三是推进各类专题专项整治。加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力度,推进工业企业违章搭建火灾隐患整治行动。压实属地责任,深化移风易俗宣传,强化烟花爆竹“双禁”工作。
(三)以自然灾害防范治理为关键,实施防灾减灾救灾提能工程。聚焦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补齐防洪排涝短板,夯实自然灾害常普常新、综合减灾能力提升等基础。一是深化灾害防治举措。总结推广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标准,完成重点乡镇(街道)提能升级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临时避灾“千百十”工程。巩固深化镇街森防规范化建设成效。谋划“十五五”,编制杭州市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开展防灾救灾标准建设,制定并申报立项《乡镇(街道)应急处置物资储备管理规范》。完成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工作(防汛防台)行政奖励工作。二是探索应急产业路径。谋划杭州市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借力杭州eVTOL全国试点,探索推进低空经济应急领域应用。深化与应急部国安院、省应科院、浙大城市学院等合作,争取更多部级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落地杭州。三是做实做深群防群治。推动“安全365”品牌升级,运用AI技术创新宣传产品,探索编制逃生自救应知应会科普杭州标准。启动“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打造全社会动员的宣传模式。
(四)以强化应急指挥支撑为重点,实施应急指挥调度提能工程。聚焦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优化迭代组织架构,推进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一是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1618”指挥救援体系架构,深化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规范指挥流程、完善协同机制。突出杭州特色,体系化迭代升级城市安全值班值守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应急指挥实战运用。研究制定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统筹推进专项预案修编,强化应急处突统一指挥领导;推动应急预案演练,提高预案可操作性,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建强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加强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统筹推进重点镇街和村社卫星座机电话配备,加强区县综合救援队伍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和装备配备。
(五)以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为重点,实施应急处突保障提能工程。聚焦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推动应急处突效能提升。一是强化应急救援保障。建立杭州市应急救援力量联合会。指导推进公羊会开展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复评工作。推进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建设全国试点项目高质量通过验收。组建杭州市合成救援队。引进安能集团专业救援力量落户。二是强化物资装备保障。建立“应急云仓”长效运作机制,构建应急物资储运新模式。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标准,分片分级实施。三是强化应急技术保障。完成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开展部地联建,推动“久安”大模型等各类应急部信息资源应用落地杭州。开展与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战略合作,推进高科技装备在森林防灭火中的应用。
(六)以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队伍专业素养提能工程。聚焦省委“三支队伍”建设要求,打造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高素质应急管理队伍。一是打造“应急铁军·安全先锋”党建品牌。加强党员干部助企服务,加大基层应消体系支部建设力度,力争“应急铁军·安全先锋”党建品牌成功创建。二是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应急管理机关建设。出台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应急管理机关实施办法,有计划组织结对帮带、局长论坛、蹲点调研和公文评比等,营造“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力度。立足应急管理事业未来5年、10年的发展,注重长远规划与短期需要相结合,形成梯次科学合理的年轻干部培养规划。